2018年3月,第一次來到公司(唐家坊基地)實習,第一次進入雜交水稻制種這個行業。實習期間,一年的生產精細化管理工作開始。每天白天手握GPS在田間進行測田,每天晚上在電腦上將白天所量面積進行繪圖。
7月,忙完畢業,離開學校,隆平又成為了我的第一站。
除雜篇
除雜是田間制種生產的一項重要工作。認識雜株成為了必修課,在田間,基地領導、技術員和師兄進行耐心地現場講解和解答,讓我學習到,應該從植株外在株型高矮緊湊、花期早晚、花色、葉型、葉色、粒型、谷粒顏色、稃尖顏色等多個角度來判斷是否為雜株。接著我們又需要教會除雜工人如何鑒別雜株,檢查除雜質量,督促工人進行除雜。
除雜期間,公司領導一直關注除雜情況,親臨一線,在田頭指導,不斷強調除雜質量,任憑陽光暴曬和風雨突襲,這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。這段時間的工作讓我們更加明白優質稻種來之不易,要做到重視生產工作的每一個環節,才能提升種子質量。
搶收搶曬(烘干)篇
9月初,大量品種開始成熟,迎來了收獲的季節。綏寧的天氣總是多變,雨水總是莫名來襲,為了能夠保證種子質量,搶收搶曬工作是重中之重。我和師兄們主要是做好種子的烘干工作,管理3臺臥室烘干機和2臺立式烘干機的日常運轉,搞好烘干任務。烘干過程需要監測水分,根據烘干實際情況,每隔一段時間去測一次水分,快達標時需要提前通知下機;需要留意柴油使用情況給烘干機加油。收種期間有好幾個深夜和凌晨,我一個人去加油站幫忙買油。在天氣晴好的時候及時對烘干機進行日常維護。剛開始每天晚上都感覺精疲力盡,幾天下來,處理烘干機的事情就變得得心應手。
回想那段時間,第一次近距離聞到柴油的味道,第一次學如何安裝和使用烘干機,第一次學會測水分,第一次在深夜和凌晨冒著寒風去加油站買柴油……每一次都使我更懂得生活和工作,促使我不斷成長。
收種篇
9月底,開始了本年度的收種工作,一年內最繁忙的工作或許就是這個時間了。我的任務是在精選機旁邊幫忙質檢和給師傅們幫忙,重點數芽谷、裂穎、黑粉率,發現精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。質檢需要在精選機旁邊一直盯著,每隔幾分鐘就要數一次,不停地關注精選質量。芽谷尤其是萌動芽,就只有一個小縫,沒有陽光的時候只能開著電筒才能看清,記得在數晶兩優系列的芽谷那幾天,白天工作完后晚上眼睛都快睜不開了,全身也是很酸痛和疲憊。
一天工作12個小時是常態,忙了一個多月,終于完成了收種任務。這都離不開基地工作人員的每天堅持,他們敬業耐勞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們,也要求我們不斷學習,快速成長起來。
結束語
在生產一線,接觸到很多為了生活而辛勤忙碌的大爺大媽、叔叔阿姨,看見了許多感人的事情,更懂人間冷暖,更懂得包容和理解,更懂得為人處世。
作為生產新人,在工作中,會偶爾抱怨,也犯過錯,在這要感謝領導和同事的悉心教導和包容,感謝朱經理、譚哥、師兄們的耐心指導和包容。
有苦累,有歡笑,有抱怨,有堅持,有很多第一次,這些都是寶貴的經歷。我不是個聰明的人,但愿意向優秀的人學習,讓青春增添更多光和熱。